稳健,是 Gate 持续增长的核心动力。
真正的成长,不是顺风顺水,而是在市场低迷时依然坚定前行。我们或许能预判牛熊市的大致节奏,但绝无法精准预测它们何时到来。特别是在熊市周期,才真正考验一家交易所的实力。
Gate 今天发布了2025年第二季度的报告。作为内部人,看到这些数据我也挺惊喜的——用户规模突破3000万,现货交易量逆势环比增长14%,成为前十交易所中唯一实现双位数增长的平台,并且登顶全球第二大交易所;合约交易量屡创新高,全球化战略稳步推进。
更重要的是,稳健并不等于守成,而是在面临严峻市场的同时,还能持续创造新的增长空间。
欢迎阅读完整报告:https://www.gate.com/zh/announcements/article/46117
以太坊从世界计算机到世界账本的转型之路
从世界计算机到世界账本:以太坊的角色演变
以太坊创始人Vitalik Buterin近期对以太坊一层(Ethereum L1)作为"世界账本"的定位表示认同。这一表态引发了业内对以太坊宏观叙事的广泛讨论。
在区块链领域,每个公链都有其独特的设计定位,这往往决定了其技术架构和生态发展方向。以太坊自诞生之日起,就以构建"世界计算机"为终极愿景,旨在打造一个能运行各种智能合约、承载多样化Web3应用的开放平台。
然而,从"世界计算机"到"世界账本"的转变,反映了以太坊在发展过程中的战略调整。这种变化并非突然,而是经历了一系列市场周期和技术演进。
自2016年以来,以太坊作为智能合约平台的龙头,推动了众多链上应用的诞生,从ERC20代币到DeFi,再到NFT和链游,每一轮热点都彰显了链上计算能力的重要性。然而,高昂的Gas费用和有限的TPS等性能问题也成为制约其发展的瓶颈。
为应对这些挑战,以太坊从2020年开始逐步采用了"L1+L2"的分层结构。在这一架构下,以太坊主网负责提供安全和最终结算的基础设施,而L2网络(如Base、Arbitrum、Optimism等)则承担大部分高频交易和用户操作。
这种分工模式不仅提高了整体的扩展性,还强化了ETH的价值捕获逻辑。主网逐渐向"全球去中心化账本"的角色靠拢,而L2网络的繁荣进一步凸显了主网作为统一大账本的价值。
EIP-1559的引入是以太坊叙事转变的关键节点。这一提案重塑了以太坊的价值捕获方式,使其不再依赖主网上的大量交易所带来的Gas收入,而是转向依靠L2实现持续"纳税"。这种机制设计类似于历史上的"包税人制度",主网成为交易清结算的最终可信账本,而L2则负责面向用户的高频服务。
值得注意的是,以太坊每一轮价值爆发都源于其作为账本角色的广泛应用。无论是2017年的ERC20浪潮,还是2020年的DeFi Summer,以及近期可能因美股代币化和RWA等金融资产上链而引发的新一轮爆发,以太坊始终扮演着可信账本的角色。
对传统金融机构而言,账本的"信任、最终性与安全性"是决定是否迁移上链的核心因素。这也解释了为何像Robinhood等平台选择基于Arbitrum等L2推出美股代币交易服务,因为这些交易最终都将回归以太坊主网完成结算。
这轮"美股上链"浪潮实际上强化了以太坊作为全球金融清结算基础设施的定位,进一步验证了其"世界账本"角色的可行性与现实需求。以太坊不再仅仅承诺未来的链上应用图景,而是被越来越多现实世界的主流资产选择作为结算终点。
从这个角度看,这类趋势不仅是对以太坊L1的价值确认,也将深刻重构L2的价值捕获逻辑,推动整个以太坊生态在技术与金融基础设施之间真正接轨。
未来,以太坊能否真正走向亿级用户,不仅取决于其技术能力,更在于现实世界是否愿意并能够充分利用以太坊的基础设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