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i Network 是由斯坦福大學團隊於 2019 年推出的創新加密貨幣項目,主打手機零耗能挖礦模式,大幅降低普通用戶參與區塊鏈門檻。憑藉這一創新機制,項目迅速積累超 3500 萬註冊用戶,形成龐大社區基礎,成爲備受關注的 Web3 項目之一。
其原生代幣 PI 於今年 2 月主網上線後開放交易,用戶可將挖礦所得 PI 幣通過 Gate 等交易所兌換爲臺幣(TWD)等法幣,實現價值流通。
當前 PI 兌臺幣行情呈現明顯下行趨勢。截至 7 月初,1 PI 價格約爲 NT$15.9(對應 $0.51 美元),較 6 月高點下跌超 8%。
若回看 6 月中旬數據,1 PI 尚可兌換 NT$15.66,而過去 30 日累計跌幅已達 27%,市場拋壓顯著加劇。
這一波下跌與即將到來的大規模代幣解鎖密切相關:
市場對 PI 幣的短期走勢判斷呈現兩極分化。悲觀觀點認爲,若 7 月解鎖代幣遭集中拋售,價格可能下探 $0.37(約 NT$11.5)的前期低點。技術面顯示 PI 仍處於下行通道,未突破 NT$18.73 關鍵阻力位,短期支撐位在 NT$15.44 附近。
而就 2025 全年而言,機構預測呈現顯著分歧:
長期預測相對積極,如 Gate 分析指出,若生態發展順利,2030 年 PI 可能挑戰 $22.02(約 NT$687)高位。
Pi Network 的真正考驗在於能否將用戶規模轉化爲實際生態價值。項目計劃於 2025 年第三季度完成去中心化升級,這被視爲扭轉市場情緒的關鍵節點。
當前團隊正加速擴展應用場景:
若這些生態布局能有效提升 PI 幣的實際需求,將有助於抵消代幣解鎖帶來的供應衝擊,爲價格回升提供支撐。
然而,交易所上市延遲與監管合規挑戰仍是潛在風險點。截至 2025 年 7 月,Pi 幣兌換臺幣價格徘徊在 NT$15.9 左右,市場正經歷代幣解鎖帶來的劇烈波動期。
短期價格能否企穩,取決於新增拋壓與生態買盤間的博弈平衡。長期而言,Pi Network 高達數千萬的用戶基數仍具潛力,但需證明其技術架構與商業場景的可持續性。
投資者若關注 PI 幣動態,建議通過 Gate 獲取實時匯率更新,並密切關注第三季度主網升級進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