穩定幣流通創新高 全球支付生態重塑在即

robot
摘要生成中

穩定幣流通量創新高,全球支付新時代來臨

加密貨幣市場雖然經歷了大幅下跌,但穩定幣卻逆勢增長,總市值達到2,304.5億美元的歷史新高。與去年同期相比,穩定幣市值增長了56%。在整體市值中,USDT佔據主導地位,市值近1,440億美元,佔比62.6%,其次是USDC,市值爲590億美元。

流通量創歷史新高,"穩定幣牛市"指南雙手奉上

穩定幣作爲一種旨在保持相對穩定價值的加密貨幣,其設計目的是最大限度地減少加密資產市場固有的高波動性。與比特幣等傳統加密貨幣不同,穩定幣的價值通常與某種穩定的資產掛鉤,如美元、歐元或黃金。這種特性使其成爲加密貨幣生態系統中的關鍵工具。

在加密資產與美股震蕩下行、雙雙承壓的背景下,穩定幣逆勢崛起被認爲是鞏固美元霸權的表現。美國政府正積極推進對加密貨幣的監管改革,希望美元長期保持主導地位。

除了美國,其他國家和地區,包括中國香港、日本和泰國,都在爲穩定幣採用作出努力。一些全球最大銀行和金融科技公司也急於推出自己的穩定幣,旨在搶佔他們預期將由加密貨幣重塑的跨境支付市場份額。

隨着各大國家地區政府、銀行和金融科技公司的穩定幣布局,加密市場可能會迎來前所未有的穩定幣牛市。

穩定幣的分類

穩定幣根據其抵押類型可以分爲法幣抵押穩定幣、加密資產抵押穩定幣、算法穩定幣和新興穩定幣。

流通量創歷史新高,"穩定幣牛市"指南雙手奉上

法幣抵押穩定幣

法幣抵押穩定幣由法定貨幣作爲儲備支持,通常按照1:1的比例發行。代表性項目包括USDT、USDC、FDUSD和PYUSD等。

加密貨幣抵押穩定幣

加密貨幣抵押穩定幣使用其他加密資產作爲抵押。代表性項目包括USDS、GHO、crvUSD和sUSD等。由於加密貨幣本身的波動性,這類穩定幣通常需要超額抵押以維持穩定性。

算法穩定幣

算法穩定幣是一種基於算法的穩定幣,主要用算法維持價格穩定,不需要抵押物或者只需要部分抵押物。然而,在實踐中,由於算法穩定幣背後沒有足額的抵押物,在面臨市場流動性不足、黑天鵝事件等風險時極容易出現"死亡螺旋"。

新興穩定幣

新興穩定幣一般結合法幣抵押、加密貨幣抵押和算法調節。目前市場上關注度比較高的項目有USDe和USD0。這些新興穩定幣提供了一種穩定幣的生息方式,類似於鏈上餘額寶。

流通量創歷史新高,"穩定幣牛市"指南雙手奉上

穩定幣與新支付

穩定幣已經成爲支付領域最大的破局者。2024年,穩定幣的支付結算量達到了5.6萬億美元左右,是其2020年支付結算量的20倍。鏈上穩定幣每月有2000萬個地址活躍交易,超過1.2億個地址持有非零穩定幣餘額。

流通量創歷史新高,"穩定幣牛市"指南雙手奉上

穩定幣和區塊鏈技術提供了一個全新的支付通路,能夠簡化支付清算流程,使得支付快速、廉價且易於訪問。它已經是轉帳(美元)的最經濟方式,並且有很多實際的應用場景,特別是在新興市場的跨境匯款和貿易支付中。

流通量創歷史新高,"穩定幣牛市"指南雙手奉上

不同的區塊鏈平台提供了不同的速度、成本和安全性,這直接影響到用戶的體驗和穩定幣的使用場景。從穩定幣交易量來看,以太坊、Tron和幣安鏈高居前三,但從公鏈的發展路線圖看,高性能Layer1 Solana、背靠Coinbase的Base和新興的RWA公鏈Pharos都把支付作爲核心的戰略方向。

流通量創歷史新高,"穩定幣牛市"指南雙手奉上

總結

穩定幣代表了加密貨幣領域的重要創新,它不僅解決了加密資產的波動性問題,還爲全球金融系統提供了新的可能性,尤其是在全球支付領域得到了越來越廣泛的應用。

展望未來,穩定幣將在數字金融生態系統中扮演越來越重要的角色。監管機構對穩定幣的態度將成爲其發展的關鍵因素。各國央行和金融監管機構正在密切關注穩定幣,並逐步制定相應的監管框架。

在監管的背後,我們其實看到了一個事實:加密貨幣最大的機會可能不是將其視爲加密貨幣,而是將其視爲一套新的支付方式。在這一輪穩定幣的牛市,我們將看到穩定幣如何改變傳統支付市場。

流通量創歷史新高,"穩定幣牛市"指南雙手奉上

查看原文
此頁面可能包含第三方內容,僅供參考(非陳述或保證),不應被視為 Gate 認可其觀點表述,也不得被視為財務或專業建議。詳見聲明
  • 讚賞
  • 4
  • 分享
留言
0/400
链上侦探小饼vip
· 10小時前
USDT 年
查看原文回復0
GasWranglervip
· 16小時前
从技术上讲,USDT 的主导地位为 62.6% 对市场韧性来说是次优的。
查看原文回復0
FlatlineTradervip
· 16小時前
无语 又是割韭菜的新玩意
回復0
幻觉丛生vip
· 16小時前
还得看 usdt 说的算
回復0
交易,隨時隨地
qrCode
掃碼下載 Gate APP
社群列表
繁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English
  • Tiếng Việt
  • 繁體中文
  • Español
  • Русский
  • Français (Afrique)
  • Português (Portugal)
  • Bahasa Indonesia
  • 日本語
  • بالعربية
  • Українська
  • Português (Bras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