穩健,是 Gate 持續增長的核心動力。
真正的成長,不是順風順水,而是在市場低迷時依然堅定前行。我們或許能預判牛熊市的大致節奏,但絕無法精準預測它們何時到來。特別是在熊市週期,才真正考驗一家交易所的實力。
Gate 今天發布了2025年第二季度的報告。作爲內部人,看到這些數據我也挺驚喜的——用戶規模突破3000萬,現貨交易量逆勢環比增長14%,成爲前十交易所中唯一實現雙位數增長的平台,並且登頂全球第二大交易所;合約交易量屢創新高,全球化戰略穩步推進。
更重要的是,穩健並不等於守成,而是在面臨嚴峻市場的同時,還能持續創造新的增長空間。
歡迎閱讀完整報告:https://www.gate.com/zh/announcements/article/46117
以太坊從世界計算機到世界帳本的轉型之路
從世界計算機到世界帳本:以太坊的角色演變
以太坊創始人Vitalik Buterin近期對以太坊一層(Ethereum L1)作爲"世界帳本"的定位表示認同。這一表態引發了業內對以太坊宏觀敘事的廣泛討論。
在區塊鏈領域,每個公鏈都有其獨特的設計定位,這往往決定了其技術架構和生態發展方向。以太坊自誕生之日起,就以構建"世界計算機"爲終極願景,旨在打造一個能運行各種智能合約、承載多樣化Web3應用的開放平台。
然而,從"世界計算機"到"世界帳本"的轉變,反映了以太坊在發展過程中的戰略調整。這種變化並非突然,而是經歷了一系列市場週期和技術演進。
自2016年以來,以太坊作爲智能合約平台的龍頭,推動了衆多鏈上應用的誕生,從ERC20代幣到DeFi,再到NFT和鏈遊,每一輪熱點都彰顯了鏈上計算能力的重要性。然而,高昂的Gas費用和有限的TPS等性能問題也成爲制約其發展的瓶頸。
爲應對這些挑戰,以太坊從2020年開始逐步採用了"L1+L2"的分層結構。在這一架構下,以太坊主網負責提供安全和最終結算的基礎設施,而L2網路(如Base、Arbitrum、Optimism等)則承擔大部分高頻交易和用戶操作。
這種分工模式不僅提高了整體的擴展性,還強化了ETH的價值捕獲邏輯。主網逐漸向"全球去中心化帳本"的角色靠攏,而L2網路的繁榮進一步凸顯了主網作爲統一大帳本的價值。
EIP-1559的引入是以太坊敘事轉變的關鍵節點。這一提案重塑了以太坊的價值捕獲方式,使其不再依賴主網上的大量交易所帶來的Gas收入,而是轉向依靠L2實現持續"納稅"。這種機制設計類似於歷史上的"包稅人制度",主網成爲交易清結算的最終可信帳本,而L2則負責面向用戶的高頻服務。
值得注意的是,以太坊每一輪價值爆發都源於其作爲帳本角色的廣泛應用。無論是2017年的ERC20浪潮,還是2020年的DeFi Summer,以及近期可能因美股代幣化和RWA等金融資產上鏈而引發的新一輪爆發,以太坊始終扮演着可信帳本的角色。
對傳統金融機構而言,帳本的"信任、最終性與安全性"是決定是否遷移上鏈的核心因素。這也解釋了爲何像Robinhood等平台選擇基於Arbitrum等L2推出美股代幣交易服務,因爲這些交易最終都將回歸以太坊主網完成結算。
這輪"美股上鏈"浪潮實際上強化了以太坊作爲全球金融清結算基礎設施的定位,進一步驗證了其"世界帳本"角色的可行性與現實需求。以太坊不再僅僅承諾未來的鏈上應用圖景,而是被越來越多現實世界的主流資產選擇作爲結算終點。
從這個角度看,這類趨勢不僅是對以太坊L1的價值確認,也將深刻重構L2的價值捕獲邏輯,推動整個以太坊生態在技術與金融基礎設施之間真正接軌。
未來,以太坊能否真正走向億級用戶,不僅取決於其技術能力,更在於現實世界是否願意並能夠充分利用以太坊的基礎設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