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sa 和 Mastercard 正在為爭奪 Web3 支付市場的主導權展開競爭。本文源自 100y 所著文章,由 深潮 TechFlow 整理、編譯及撰稿。 (前情提要:花旗預測:穩定幣5年後成為主流經濟板塊,市值上看數兆美元 ) (背景補充:支付巨頭Stripe推出「穩定幣帳戶」支援USDC、USDB,開放超100個國家,台灣可用嗎? ) 關鍵要點 Visa 和 Mastercard 是全球支付網路的兩大運營商,可以毫不誇張地說,它們幾乎主導了全球支付市場。預計到 2024 年,全球支付交易總額將達到 20 兆美元。如果未來卡支付能夠通過區塊鏈網路處理,這將為區塊鏈和穩定幣行業帶來巨大的發展機遇。 儘管如今支付系統的前端體驗因各種金融科技公司的創新而大幅提升,但實際處理交易的後端系統仍依賴於過時的技術。結算和跨境支付中仍然存在諸多問題,而區塊鏈為解決這些問題提供了令人期待的方案。 今年 4 月,Visa 和 Mastercard 分別公佈了其關於區塊鏈和穩定幣應用的路線圖。兩家公司都在以下領域展開了相關計劃:1)與穩定幣掛鉤的卡服務;2)基於穩定幣的結算系統;3)點對點國際匯款;4)機構代幣化平臺。誰將在 Web3 支付市場中佔據領先地位,目前仍有待觀察。 1. 背景 —— 區塊鏈能否用於支付? 1.1 傳統支付的兩大巨頭 來源:Statista 和 Nilson Visa 和 Mastercard 是全球領先的支付網路公司。截至 2024 年,Visa 佔據全球支付市場 39% 的份額,Mastercard 佔 24%。鑑於中國銀聯(UnionPay)主要處理基於中國國內市場的交易,可以毫不誇張地說,Visa 和 Mastercard 幾乎主導了全球支付格局。 兩家公司通過提供卡支付網路賺取鉅額利潤,這些網路處理消費者與商家之間的交易,並在發卡機構和收單機構之間進行結算,同時收取少量費用。(我們將在下文中詳細探討支付流程。)事實上,Visa 和 Mastercard 在 2023 年的運營利潤率分別達到了 67% 和 57%。這反應了其基於大規模交易量的低固定成本網路業務特性。 根據 Upgraded Points 的資料,僅美國的卡網路支付交易量預計在 2024 年將達到約 10.5 兆美元。結合中國銀聯的國內交易量,全球交易總額預計約為 20 兆美元。如果未來卡支付處理通過區塊鏈網路進行,這將為區塊鏈和穩定幣行業帶來巨大機遇。 1.2 卡支付流程 Visa 和 Mastercard 均運營開放式卡支付網路,採用「四方模型」(four-party model),包括發卡機構、收單機構、商戶和持卡人。Visa 和 Mastercard 並不直接發行卡片或提供貸款,而是僅提供支付網路。美國廣泛使用的四方模型的基本流程如下: 支付請求(D+0:交易當天): 當持卡人在商戶處消費時,通過卡片發起支付請求。支付資訊依次從商戶傳遞至收單機構,再到卡網路,最終到達發卡機構。 支付授權當天(D+0:交易當天): 發卡機構檢查持卡人的信用額度、卡片有效性以及是否存在欺詐跡象,然後決定是否批准支付。批准資訊按相反順序返回商戶,完成交易。 結算(D+3:交易後第 3 個工作日): 發卡機構在扣除結算費用後向收單機構支付款項,而收單機構則在扣除商戶費用後向商戶支付款項。卡網路從每筆交易中向發卡機構和收單機構收取網路費用。 帳單與還款(D+30: 交易後第 30 個工作日): 持卡人在次月收到發卡機構的帳單,並償還應付款項。 1.3 區塊鏈能否用於支付? 在過去幾十年中,與支付相關的各種金融科技服務層出不窮,從最初的 PayPal 到後來的 Stripe、Square、Apple Pay 和 Google Pay。這些服務在前端帶來了創新,使使用者能夠比以往更輕鬆快捷地完成支付。然而,實際執行支付的後端流程卻幾乎沒有變化。因此,現有支付系統仍然存在若干問題。 第一個問題是結算時間。 在傳統支付流程中,大多數商戶和收單機構以日批量處理交易。這種批量處理通常每天進行一次。此外,結算通常僅在工作日處理,因此如果涉及假期或週末,總體結算時間可能會延長。 第二個問題是國際交易的高費用。 當發卡機構和商戶所屬國家不同,在授權和結算過程中需要進行跨境資金轉移。這會增加約 1% 的跨境交易費和 1% 的外匯費,使國際支付成本高於國內支付。 有一種系統可以解決這兩個問題,那就是區塊鏈。區塊鏈作為一種去中心化網路,能夠全天候 24 小時運作,不受國界限制,即使是國際交易也能實現快速結算和較低費用。基於這些優勢,Visa 和 Mastercard 近年來在其支付網路中積極採用穩定幣和區塊鏈技術。那麼,它們具體是如何利用區塊鏈的呢? 2. 關鍵點:支付戰爭已打響 Visa 的四大戰略 來源:Visa Visa 運營著全球最大的支付網路之一 ——VisaNet,該網路每秒可處理高達 65,000 筆交易,並支援在超過 200 個國家的 1.5 億家商戶進行支付。Visa 將穩定幣視為未來數位支付系統的核心組成部分,並於今年 4 月宣佈了四項具體的戰略舉措,以將穩定幣整合到現有支付網路中。 1. 結算基礎設施的現代化 自 2021 年以來,Visa 開始試點通過其現有的 VisaNet 網路使用 USDC(美元穩定幣)進行支付結算。截至目前,已完成超過 2.25 億美元的結算。傳統上,發卡機構需要以美元形式向 Visa 匯款用於結算,而現在,它們也可以直接使用 USDC 進行結算。這不僅提升了結算效率,還減少了跨境交易費用。 例如,Crypto.com 提供的 Crypto.com Visa 卡允許使用者通過其加密貨幣帳戶進行支付。過去,這些以加密貨幣為主的公司需要將數位資產轉換為美元等法定貨幣來完成支付處理,這一過程耗時且成本高昂。而現在,它們可以直接使用 USDC 進行結算。在與 Anchorage 的合作中,Visa 建立了託管帳...
237000 帖子
224707 帖子
151746 帖子
79567 帖子
66259 帖子
64546 帖子
60423 帖子
58742 帖子
52034 帖子
50448 帖子
Visa 和 Mastercard 正在佈局穩定幣,巨頭要爭什麼?
Visa 和 Mastercard 正在為爭奪 Web3 支付市場的主導權展開競爭。本文源自 100y 所著文章,由 深潮 TechFlow 整理、編譯及撰稿。 (前情提要:花旗預測:穩定幣5年後成為主流經濟板塊,市值上看數兆美元 ) (背景補充:支付巨頭Stripe推出「穩定幣帳戶」支援USDC、USDB,開放超100個國家,台灣可用嗎? ) 關鍵要點 Visa 和 Mastercard 是全球支付網路的兩大運營商,可以毫不誇張地說,它們幾乎主導了全球支付市場。預計到 2024 年,全球支付交易總額將達到 20 兆美元。如果未來卡支付能夠通過區塊鏈網路處理,這將為區塊鏈和穩定幣行業帶來巨大的發展機遇。 儘管如今支付系統的前端體驗因各種金融科技公司的創新而大幅提升,但實際處理交易的後端系統仍依賴於過時的技術。結算和跨境支付中仍然存在諸多問題,而區塊鏈為解決這些問題提供了令人期待的方案。 今年 4 月,Visa 和 Mastercard 分別公佈了其關於區塊鏈和穩定幣應用的路線圖。兩家公司都在以下領域展開了相關計劃:1)與穩定幣掛鉤的卡服務;2)基於穩定幣的結算系統;3)點對點國際匯款;4)機構代幣化平臺。誰將在 Web3 支付市場中佔據領先地位,目前仍有待觀察。 1. 背景 —— 區塊鏈能否用於支付? 1.1 傳統支付的兩大巨頭 來源:Statista 和 Nilson Visa 和 Mastercard 是全球領先的支付網路公司。截至 2024 年,Visa 佔據全球支付市場 39% 的份額,Mastercard 佔 24%。鑑於中國銀聯(UnionPay)主要處理基於中國國內市場的交易,可以毫不誇張地說,Visa 和 Mastercard 幾乎主導了全球支付格局。 兩家公司通過提供卡支付網路賺取鉅額利潤,這些網路處理消費者與商家之間的交易,並在發卡機構和收單機構之間進行結算,同時收取少量費用。(我們將在下文中詳細探討支付流程。)事實上,Visa 和 Mastercard 在 2023 年的運營利潤率分別達到了 67% 和 57%。這反應了其基於大規模交易量的低固定成本網路業務特性。 根據 Upgraded Points 的資料,僅美國的卡網路支付交易量預計在 2024 年將達到約 10.5 兆美元。結合中國銀聯的國內交易量,全球交易總額預計約為 20 兆美元。如果未來卡支付處理通過區塊鏈網路進行,這將為區塊鏈和穩定幣行業帶來巨大機遇。 1.2 卡支付流程 Visa 和 Mastercard 均運營開放式卡支付網路,採用「四方模型」(four-party model),包括發卡機構、收單機構、商戶和持卡人。Visa 和 Mastercard 並不直接發行卡片或提供貸款,而是僅提供支付網路。美國廣泛使用的四方模型的基本流程如下: 支付請求(D+0:交易當天): 當持卡人在商戶處消費時,通過卡片發起支付請求。支付資訊依次從商戶傳遞至收單機構,再到卡網路,最終到達發卡機構。 支付授權當天(D+0:交易當天): 發卡機構檢查持卡人的信用額度、卡片有效性以及是否存在欺詐跡象,然後決定是否批准支付。批准資訊按相反順序返回商戶,完成交易。 結算(D+3:交易後第 3 個工作日): 發卡機構在扣除結算費用後向收單機構支付款項,而收單機構則在扣除商戶費用後向商戶支付款項。卡網路從每筆交易中向發卡機構和收單機構收取網路費用。 帳單與還款(D+30: 交易後第 30 個工作日): 持卡人在次月收到發卡機構的帳單,並償還應付款項。 1.3 區塊鏈能否用於支付? 在過去幾十年中,與支付相關的各種金融科技服務層出不窮,從最初的 PayPal 到後來的 Stripe、Square、Apple Pay 和 Google Pay。這些服務在前端帶來了創新,使使用者能夠比以往更輕鬆快捷地完成支付。然而,實際執行支付的後端流程卻幾乎沒有變化。因此,現有支付系統仍然存在若干問題。 第一個問題是結算時間。 在傳統支付流程中,大多數商戶和收單機構以日批量處理交易。這種批量處理通常每天進行一次。此外,結算通常僅在工作日處理,因此如果涉及假期或週末,總體結算時間可能會延長。 第二個問題是國際交易的高費用。 當發卡機構和商戶所屬國家不同,在授權和結算過程中需要進行跨境資金轉移。這會增加約 1% 的跨境交易費和 1% 的外匯費,使國際支付成本高於國內支付。 有一種系統可以解決這兩個問題,那就是區塊鏈。區塊鏈作為一種去中心化網路,能夠全天候 24 小時運作,不受國界限制,即使是國際交易也能實現快速結算和較低費用。基於這些優勢,Visa 和 Mastercard 近年來在其支付網路中積極採用穩定幣和區塊鏈技術。那麼,它們具體是如何利用區塊鏈的呢? 2. 關鍵點:支付戰爭已打響 Visa 的四大戰略 來源:Visa Visa 運營著全球最大的支付網路之一 ——VisaNet,該網路每秒可處理高達 65,000 筆交易,並支援在超過 200 個國家的 1.5 億家商戶進行支付。Visa 將穩定幣視為未來數位支付系統的核心組成部分,並於今年 4 月宣佈了四項具體的戰略舉措,以將穩定幣整合到現有支付網路中。 1. 結算基礎設施的現代化 自 2021 年以來,Visa 開始試點通過其現有的 VisaNet 網路使用 USDC(美元穩定幣)進行支付結算。截至目前,已完成超過 2.25 億美元的結算。傳統上,發卡機構需要以美元形式向 Visa 匯款用於結算,而現在,它們也可以直接使用 USDC 進行結算。這不僅提升了結算效率,還減少了跨境交易費用。 例如,Crypto.com 提供的 Crypto.com Visa 卡允許使用者通過其加密貨幣帳戶進行支付。過去,這些以加密貨幣為主的公司需要將數位資產轉換為美元等法定貨幣來完成支付處理,這一過程耗時且成本高昂。而現在,它們可以直接使用 USDC 進行結算。在與 Anchorage 的合作中,Visa 建立了託管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