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載原文標題《三日吸金四千萬美元,「自籌資金背景」的 Project X 能否複製 Hyperliquid 的成長軌跡?》
Hyperliquid 是本輪週期表現最突出的交易平台之一,每日交易量超過 150 億美元,持有超過 74% 鏈上 Perps 市場份額,原生代幣 HYPE 目前排名加密貨幣市值第 12 位。Hyperliquid 的目標不僅是成為單一鏈上交易平台,更致力於構建以自身為核心的 Hyper EVM 生態網絡。
近期,Hyper EVM 生態體系下的全新項目 Project X 引發社群高度關注,該 DEX 上線短短三天,TVL 已突破 4,000 萬美元。作為新興專案,Project X 的生態定位與團隊背景備受矚目。
要理解 Project X 的誕生,必須從其創始團隊的「前作」——Pacmoon 講起。
Pacmoon 是 Blast 鏈上的社交 Meme 專案,透過「Yap 模式」(以社群裂變與共識推動代幣價值)一度將 FDV(完全稀釋估值)推高至 2 億美元,成為當時 Blast 生態的重要代表。然而目前該代幣 PAC 的 FDV 僅剩 3.5 萬美元,幾近歸零。一方面是 Blast 網路熱度下降,另一方面也反映該專案短暫爆發的特徵。
官方說明指出,核心團隊共有七人,分工如下:Lamboland 負責成長策略,BOBBY 負責產品營運,hisho 擔任產品設計師,Ali 負責創意指導,另有一位具 YC 背景的 CTO,以及兩位 DeFi 原生後端工程師,但目前並未揭露創辦人身份。
根據已公開暱稱人員過往推文,這四人皆曾參與 Pacmoon 或 Blast 網路生態的不同建設層面,其中 Lamboland 與 BOBBY 更是 Pacmoon 的創辦人。
團隊目前重心轉向 DeFi 基礎設施——AMM DEX(自動化做市商型去中心化交易所)。在 Project X 藍圖中,團隊期望跳脫「仿製 Uniswap」的既有框架,透過「分配機制、獎勵機制與用戶體驗」重塑交易平台競爭格局。官網指出:「技術不斷趨同,下一波 DeFi 成敗決勝點將在於如何更有效率地分配價值、創新獎勵機制,並提升用戶黏著性。」
Project X 採階段性推動策略,目前聚焦第一階段「HyperEVM DEX」,未來將陸續擴展至「以太坊虛擬機(EVM)聚合器」及尚未對外公布的第三階段,最終目標是成為「加密交易者的首選交易平台」。
現階段主力產品定位為「Uniswap 風格 AMM DEX」,但在用戶體驗與獎勵機制上進行了差異化設計:
完成 HyperEVM DEX 第一階段後,第二階段「以太坊虛擬機(EVM)聚合器」將重點推動跨鏈流動性聚合,讓用戶可一鍵存取多條 EVM 鏈資產,直接解決當前多鏈 DEX 分割的問題。
Project X 積分制度是目前推動用戶增長的關鍵。當前積分為參與生態的核心依據,未來可能直接綁定代幣空投或相關權益。
積分獲取方式聚焦於「用戶貢獻」:
為加速啟動初期,Project X 設定短期激勵:
團隊近期已優化積分系統界面。目前,積分取得會即時顯示於使用者介面。至於具體空投規則(如積分兌代幣比例、空投時間表)尚未公佈,請以官方最新公告為準。
Project X 與多數依賴創投資金的 DeFi 專案不同,資金來源更為「自籌」:官網明確標示「100% 自籌資金,無創投、無天使投資、無私募」。此模式讓團隊掌控權更高,更具長期經營導向。
不過,也存在潛在風險,缺乏外部資金意味著專案風險承擔能力有限,遇到極端市況或智能合約漏洞時,可能發生「無法承擔用戶損失」的困境。